嘉宾观点集锦 | 2023影响力国际气候创新大会:ESG与企业分论坛

12月21-22日,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指导,海南影响力会展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主办的2023影响力国际气候创新大会在海口召开。大会以“低碳创新引领绿色未来”为主题,设置1场开幕式、1场主旨论坛、2场全体大会和“循环经济、基础设施、ESG与影响力投资、农业、能源、绿色制冷、气候传播、ESG与企业国际化发展、气候金融、生态碳汇”10场分论坛,以及“中国青年 自成气候”&“乡间青风”共创之夜等多场配套活动。

 

作为海南省在COP28结束后举办的首场聚焦气候议题的国际化会议,精彩纷呈,亮点频出。

 

 

积极致力于ESG建设的公司正在不断获得可观的市场竞争优势。根据GreenPrint在2021年3月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在美国,75%的千禧一代愿意为环境可持续的产品支付更多的费用;77%的总体样本量关注他们购买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虽然ESG只在一些司法管辖区对上市公司是强制性的,但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国际市场,ESG全球化拓展趋势十分明显。长期聚焦并投资ESG的企业可以有效维持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ESG分论坛以“ESG与企业国际化发展”为主题,探讨ESG原则如何融入企业的核心战略,节约更多成本并获得能耗低、资源浪费少和整体运营成本下降的良性收益与面对不同国际市场对企业ESG的监管要求,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辨别风险与机遇,制定一套综合性的、可行的可持续披露体系,来增强国际竞争力。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院长尹海涛作为分论坛主席为论坛做开场致辞。尹海涛从数据出发,指出ESG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公司治理通用的语言体系与发展方向,中国作为对全球第二大外投资位国家,共同探讨 “ESG与企业国际化发展”显得十分必要且及时。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在致辞中,围绕习近平主席对于一流企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一流,治理现代”的四个标准,提出ESG是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打造一流企业目标与国际化发展互相促进重要措施。ISSB现有标准也将助力中国企业ESG实践和国际化进程。

 

 

在主题演讲环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投资与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上海)主任,上海交大-联合国工发绿色增长联合研究院联合院长赵晓蕾介绍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致力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尤其是SDG 9 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实现。通过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为政府和企业等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准则,获得更多国际支持,加快实现减碳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

 

 

清华大学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长聘副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莱斯大学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创新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迟巍表示设立研究中心的初衷是提升社会对ESG的关注和研究水平,进行了诸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布和讨论,呼吁学术界和企业关注和推进更多有效的ESG实践,并推动企业的国际合作。

 

 

谦楹科技创始合伙人兼执行总裁孔玲介绍了国际ESG的发展进程、中国ESG的实践。如今ESG已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趋势,中国已有超过5370家企业和120万亿美元的资产纳入了ESG的范畴。ESG已成为企业治理能力工具的最后一部分,也是衡量企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制定中长期ESG规划,提升ESG治理,才能更好地实施ESG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表示,在碳中和大趋势下,宁德时代首次提出利用针对锂电供应链碳排放的整合工具CREDIT,帮助了产业供应链,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和体系。此外,宁德时代已经通过能源替代、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绿色转型,并将自身实践经验积极向业内分享。

 

 

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主任孙孝文指出ESG是国家战略和企业的连接器,然而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出海企业,在ESG领域的行动仍有所不足。他提出理念导入、完善治理体系、建立ESG风险体系、建立伙伴关系、强化沟通和发布符合国际标准的ESG报告等六项建议,并表示中国想成为ESG高地,不仅仅是要遵守规则,还要有超越合规之上的追求。

 

 

在圆桌对话“国际贸易‘绿化’趋势与‘碳壁垒’破局之道”中,中欧碳中和创始人,济碳 (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CEO、创始人刘国桢主持圆桌,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秘书长,中国欧盟协会理事王稚晟、上海环翼一米一平台创办人兼 CEO,绿翼产品环境声明(EPD)促进中心技术委员会主席龚万彬、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创始人刘春蕾、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李响以及杭州瑞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注册安全工程师,CCAA注册温室气体核查员王肖梅等人围绕“国际贸易‘绿化’趋势与‘碳壁垒’破局之道”展开讨论交流。

 

王稚晟指出,针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和生物制柴油的调查,中资企业应当积极应对中国和欧洲企业在合作中面临的问题,如绿色壁垒和补贴调查等。中国企业需要加强与国际律所在应对绿色壁垒方面的探讨和合作,主动推动各方共同应对气候全球化挑战。

 

龚万彬通过介绍委员会十余年为企业提供碳排放、碳足迹、国际市场产品准入标准等服务的实践,提出EPD是当前很好的产品环境声明途径,获得EPD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企业数据准备充分,有国际公认的规则和体系,参与各方都要公开。搭建有效的碳减排模型是基础,建设国际碳排放数据库和制定适应国际市场的标准是后续工作的重点。

 

刘春蕾指出ESG和EPD是帮助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ESG评级目前存在数据少、格式不统一、可信度低等问题。中国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和投资,才能让数据和信息化成为ESG及EPD的助力。另外,钢铁产品的ESG和EPD对标国际标准仍存在差异,未来绿色产品的互认问题也需要行业关注。

 

李响提出随着绿色贸易机制的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挑战也逐渐从技术、产品质量、倾销、知识产权保护转向合规、人权保护和绿色低碳等,他指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财务和经营,更要关注公司治理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王肖梅介绍了2025年欧委会对化学品提交评估报告的要求,欧盟碳市场的补充机制CBON,以及国家出台的贸易规则如包装法、电池法等,提出未来化工企业需要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新规则,注重产品绿色设计,从设计阶段便注重产品的环境友好性等方式,布局供应链全周期管控。

 

 

在圆桌对话“ESG治理,重塑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中,由谦楹科技合伙人兼可持续发展副总裁钱斯群主持圆桌,分论坛主席尹海涛、标普全球东南亚 ESG 解决方案主管郑温丹、晨星sustainalytics大中华区市场主管,评级专家朱碧莹以及丹麦工业联合会中国办公室负责人,DI Asia Base可持续发展和ESG总监,挪威商会副主席海迪·贝格(Heidi Berg)等人围绕“ESG治理,重塑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展开讨论交流。

 

海迪·贝格提出,中国企业在产品制造方面具有优势,但需要适应ESG的要求,调动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她指出中国、欧盟和美国在投资方面的规则不同,但在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有共同的目标。中国企业虽然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如在如何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政策等挑战。

 

尹海涛指出ESG对未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融资至关重要,目前国内企业ESG国际标准得分普遍较低,为助力企业加强ESG管理,提升伙计市场竞争力,学院通过研究国际ESG评分标准和风险等级,以更好地引导中国企业的ESG发展。

 

朱碧莹提出去年中国企业ESG评级整体是呈正向分布的。低风险等级的公司比例提升2%。严重风险等级公司比例降低了3%。评级并不是寻找平均值,而是需要企业更关注自身行业实质性ESG议题,有针对性地了解行业ESG评级权重占比。

 

郑温丹表示,在评级标准方面,标普根据不同行业采用双重实质性的评分方法来关注公司的财务性表现。在合规方面,标普将遵循ISSB和其他国际标准,帮助企业发布气候财务风险报告。在碳中和方面,企业需要通过科学方法论设定减排目标,以降低法律风险。

 

↑识别上方二维码观看大会直播回放↑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产品标题

剩余 0

购买数量
- +
确认删除?
忘记密码
微信登录

登录

请登录你的账号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立刻分享给好友

点击屏幕右上角将本页面分享给好友

知道了

授权获取定位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