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观点集锦 | 2023影响力国际气候创新大会:基础设施分论坛

12月21-22日,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指导,海南影响力会展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主办的2023影响力国际气候创新大会在海口召开。大会以“低碳创新引领绿色未来”为主题,设置1场开幕式、1场主旨论坛、2场全体大会和“循环经济、基础设施、ESG与影响力投资、农业、能源、绿色制冷、气候传播、ESG与企业国际化发展、气候金融、生态碳汇”10场分论坛,以及“中国青年 自成气候”&“乡间青风”共创之夜等多场配套活动。

 

作为海南省在COP28结束后举办的首场聚焦气候议题的国际化会议,精彩纷呈,亮点频出。

 

 

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聚集地,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能源供应,并产生了全球四分之三的温室气体。近年来,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趋势持续,气候风险不断上升,城市更显脆弱。积极采取气候行动,首先应当从城市入手。基础设施分论坛以“绿色、智慧与韧性-可持续城市的未来”为主题,探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策略的共同点,以及气候适应型城市的成功实践经验,通过城市新基建,开创一个城市和生态环境之间更为平衡和谐的未来。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东亚区首席代表刘岱宗担任分论坛主席,并进行会议介绍和主题演讲。刘岱宗在《全球系统视角下的城市零碳转型路径》主题演讲中,从国际和国内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并提出对中国“双碳”目标的理解。目前全球最脆弱的城市有5座在中国,气候变化直接增加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频率,造成海平面上升,将会影响下一代人的生存方式。并例举欧洲在推动交通行业转型,实现城市低碳建设的路径及策略,指出今天我们需要真正思考,如何打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同时是零碳的城市,并且要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和品质。城市是非常复杂的主体,需要非常系统性的变革,希望大家关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出现的解决方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与科技处四级调研员钟会灵为会议致辞。钟会灵特别提到了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的创建,探索城市城区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的窗口。截至目前,示范区8大类18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可实现年供应清洁电力2257万度,减碳11617.7吨/年,占现状碳排放量的86.4%,预计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达到零碳运行目标。此外,海南省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也取得积极进展,今年全省有17个市县计划实施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410个,已全面开工实施改造,开工率100%,今年建设口袋公园24个,计划年底前完工。持续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目前全省的城市公园均做到的应开放开放131个主要城市公园,我厅指导8个统筹谋划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鼓励县人民政府推进海面建设,加快推动全岛海绵建设目标高质量完成。

 

 

在主题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迪华以《城市生活方式转型助推碳中和城市建设》为主题,分享了推进中国无车城市建设路径及案例,通过非常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方式来重新改造道路系统,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并考虑到城市的物资供应详细规划,整合为交通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生活方式提质的综合方案。他还从五个方面对推进城市发展方式和治理模式的转型提出了思路:一是要从追求城市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工业发展向公民的全面参与、城乡人口全面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转型。二是从今天追求高绿地、跨马路、大面积的城市向空间紧促、节约式城市转型。三是从追求量化、美化和私家车的城市向交通生活便利、慢生活转型。四是从传统能源向节约能源转型,实现全球节能减排。五是围绕城市交通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价值引领型向选择性发展的创新模式转型。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副秘书长吴宏杰带来《建设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的“碳索”》主题演讲,他提出了建设全国碳达峰碳试点的五条路径:作为城市或者园区,第一步梳理工作基础,根据标准方法编制实施方案。二是梳理本企业的碳资产收益的最大化,所有的碳资产都是围绕着配额和碳排量两个基本的碳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三是创建绿色产业基金,吸引绿色资本。四是碳中和软实力提升,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议碳中和研究院在地方上占据基础人才宣传的制高点,二是发展碳普惠,促进全民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三是建立试点城市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创新财政金融投资价值政策和标准体系,四是要创新碳排放核算评价管理机制,推动城市能效与碳效整体提升。五是发展双碳产业,实施重点工程,宣传扩大地方影响力,为全国其他有相似资源禀赋的城市提供借鉴。

 

 

国际WELL建筑研究院(IWBI)亚洲区副总裁宋怡以《WELL健康助力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题做主题演讲,他指出建筑的能耗占到整个社会能耗的40%到50%的比例,碳中和很大一部分是由建筑的能耗和节能去决定的。从这个角度,宋怡分享了WELL认证标准在推动低碳、健康、智慧、安全建筑发展的实践,例举与松下企业合作研究空气和灯光对睡眠影响的例子。他指出,实现建筑环境健康的综合方法可从精神、社区、运动、水、空气、光、热舒适、营养、声环境、材料等十大理念阐述。WELL标准希望打造一个健康标准的生态圈,综合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设计公司、顾问、会员、产业等。

 

 

在圆桌对话“城市韧性的创新与升级”环节,海南省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锦诚·海岛服务商董事长王路担任主持人,邀请到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1DesignLab创始合伙人许伟舜、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瓒玮、雅克产业规划院副院长,澳门城市大学城市规划博士马腾飞、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公司总经理张启勇,探讨“韧性城市”落地推广的有效路径。

 

许伟舜表示,我们不仅以韧性,也以生物多样性,当然也以整个岛的气候调节,以更大尺度的景观和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作为组织和改变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这样就会影响到交通组织、影响系统连续性,影响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状况,以及未来这么多人口加进去,密度怎么分配,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可以以新加坡发展未来发展要素的基础策略为参考。

 

王瓒玮指出,要将防灾减灾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打造韧性城市,需要调动政策工具,注重生态思维,用好大数据、智慧的工具,实现多领域跨领域协同性治理。海南可以直接借鉴世界最先进的经验,结合世界最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从找准城市发展战略支点,基于海南本土经验总结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入手,创新城市战略性思维。

 

马腾飞提到,城市韧性以及疫情后城市管理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和关注。洪水灾害风险的抵御、海绵城市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逐渐完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疫情后关于城市土地利用,步行街区和交通组织结合当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等都在不断的进行研究探索,推动城市治理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城市韧性在未来也将结合更加理性的协作和科技数据管理手段进行融合发展,但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各个主管部门的通力协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大众参与度。

 

张启勇指出海南本土植物,特别是灌木类、蕨类,有三个优点,第一养护成本低,需水量非常少,因为海南空气潮湿,植物可以捕捉空气中的水分,第二是修剪量非常小,第三是对于生态的蓄水蓄洪能力非常好。他例举了江东艺术馆项目开创性地把雨林生态做进了园林景观中,包括罗牛山的,很多项目已经把海南本地的绿萝、滴水观音等蕨类,都用到社区景观中。从微观角度,为海南本土的一些优良品种引入城市和社区的生态韧性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主题演讲中,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助理,可持续城镇化研究所所长李楠以《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灾害韧性管理的若干挑战与思考》为主题,指出在很多时候城市需要学会与风险共生,不仅去关注城市对于灾害的准备和抵抗,更要在灾害切实发生的时候,思考如何应对,更好在灾害第一时间去恢复。他深入解读了基础设施韧性形成和影响的机制,并针对关键问题做了初步探索。对于系统韧性挑战,在研究当中构建了各个系统中已有的领域模型,形成联合仿真技术,去模拟在给定条件下如何响应,从而量化韧性水平。除了跨系统的响应,还有跨维度响应,比如基础设施受灾害影响后,会影响人们的出行意愿,导致人与人之间交互信息的传递受阻等,通过对人群时空轨迹挖掘的分析,去识别哪些人可能遭受的风险更大,可以提前进行疏散,同时对城市规划进行反馈,更好地优化布局各类服务设施。探索从管理上进一步控制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应对灾害的能力,平衡基础设施韧性的公平和效率。

 

 

在圆桌对话“数字化与绿色化双驱动,激发城市新活力”中,普华永道高级咨询顾问杨瑞捷作为主持人,邀请到国际WELL建筑研究院IWBI亚洲区副总裁宋怡、同济大学中和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董事,鲁班软件创始人杨宝明、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资本市场负责人蒋宇骁、AECOM经济规划师欧阳倩倩,从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等方面,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宋怡指出,城市的智能化与绿色化最重要的是前瞻性和商业模式的落地。他例举了中国尊项目,2013年到2018年为建设期,当时调研了所有行业的技术,但智能化这部分难以往下做,因为智能化更新迭代十分迅速,可能在2018年盖好后这座楼应用的技术已经过时,所以城市的规划要有前瞻性,多吸收学习国外经验。二是商业模式怎么落地的问题,以湘江地产为例,有城投出一些项目和资金,企业带来解决方案,三方合力,每一方都出资源,形成闭环,但是最后也没走下去,所以形成商业模式是很大的挑战。

 

杨宝明表示,数字化与绿色化是当今社会的两大趋势,他提到鲁班软件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提升中国工程项目上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例子。过去在建造超高层的时候,由于不能精确地计算每一层、每一部分的材料用量,往往材料运上去多余的量都被切割成碎料,而数字化软件可以精准的计算每一部分的材料,仅是这点就可以节约很多耗材,这就是数字化应用很好的案例。

 

蒋宇骁指出,汽车的排放量,在所有的生命周期中占到全国碳排放量的近7%到10%,其中有90%的碳排放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动汽车清洁能源低碳化的转型是行业趋势。原有的汽车是燃烧为核心的技术作为增长点,电动汽车带来所有零部件的电气化,造就了电动汽车智联化和网联化,智能化的场景运用其实是由绿色化带来的数字化而引起的用户体验和消费场景的变化,比如车路协同、车能互动等。

 

欧阳倩倩提到美国和欧洲在停车场搭建半开放式的太阳光伏能的顶棚例子,在加州的沃尔玛加上了一些数字化的改良,为自己的门店去做用电的供给,同时多余的电出售给当地的电网,有时候附近的居民区停电的时候可以用它的电去供给。法国做了一个计算,如果8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去做这样的改造,产生的电量约等于10个核能厂的值。由此,她提出海口可以结合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在城市空间中的实践,包括使用这种可能只有单一功能,或者是经常会被忽略空间的使用方法。

 

本场分论坛聚集了非常多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学术机构、政府、企业、NGO、智库、第三方机构等,围绕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话题展开,包括交通、建筑、垃圾处理、城市循环、城市本身能源体系改造、电力系统等方面,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帮助新型生态城镇化产生更大的经济性效益。希望大家更多关注城市领域做低碳转型,开创一个城市和生态环境之间更为平衡和谐的未来。

 

↑识别上方二维码观看大会直播回放↑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产品标题

剩余 0

购买数量
- +
确认删除?
忘记密码
微信登录

登录

请登录你的账号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立刻分享给好友

点击屏幕右上角将本页面分享给好友

知道了

授权获取定位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