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观点集锦 | 2023影响力国际气候创新大会:生态碳汇分论坛

12月21-22日,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指导,海南影响力会展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主办的2023影响力国际气候创新大会在海口召开。大会以“低碳创新引领绿色未来”为主题,设置1场开幕式、1场主旨论坛、2场全体大会和“循环经济、基础设施、ESG与影响力投资、农业、能源、绿色制冷、气候传播、ESG与企业国际化发展、气候金融、生态碳汇”10场分论坛,以及“中国青年 自成气候”&“乡间青风”共创之夜等多场配套活动。

 

作为海南省在COP28结束后举办的首场聚焦气候议题的国际化会议,精彩纷呈,亮点频出。

 

 

生态碳汇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认为是更为经济、安全的气候行动,在碳中和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草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是生态碳汇的两大重要组成,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碳排放约13%被陆地植被吸收,35%被海洋所吸收,其余部分暂留存于大气中。持续增加林业碳汇,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是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也是我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举措。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发展蓝碳经济,保护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在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培育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支持人类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碳汇分论坛以“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价值’”为主题,探讨在CCER重启背景下,抓住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机遇与林业资源保值增值,蓝碳保护和开发利用进展与蓝碳国际合作空间。

 

 

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万科公益基金会气候变化战略顾问乔峰担任本次分论坛主席与圆桌对话主持人,他在会议介绍环节中表示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构建健康有韧性的生态系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我们需要把生态颜值转变为经济价值,推动全社会保护生态系统。

 

 

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出席会议致辞,并做主题演讲。他分享了基金会在过去十五年里在全国各地开展NBS项目,在荒漠化领域,在阿拉善恢复面积达180万亩。在森林恢复领域,制定了大熊猫栖息地技术指南。在湿地和海洋保护领域,在海南和广东湛江开展保护红树林工作。他表示基金会将致力于长期搭建平台,针对在全国各地跟气候变化相关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来做系统解决方案。

 

 

在主题演讲环节,浙江大学教授,海洋工程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樊炜分享了海洋人工上升流技术,通过人工上升流增加海洋生产力,解决近海养殖引起的环境问题。并指出在中国,该技术已在东极岛、山东省鳌山湾等地得到应用,并在海南省三亚南山角进行了珊瑚修复试验。该技术有望成为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海南大学教授,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爱民介绍了碳汇渔业的概念、现状及计量方法,强调了贝类、藻类养殖和海洋牧场对碳汇的作用。分享了海南开展碳汇渔业现状调查、潜力评估与增汇技术等研究进展,并就未来继续推动海洋牧场碳汇渔业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增汇技术研发等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南海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海南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王胜指出蓝碳在中国在蓝碳发展进步指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加强蓝碳技术研究合作,明确评估、监测、计算标准,与东盟国家合作协同创新,推广我国蓝碳发展研究成果、标准、技术和经验。开展示范性项目合作、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积极构建区域性国际化蓝碳交易市场和建设统一、高透明度、高流动性高级自愿减排市场。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博导,蓝碳与滨海湿地保护修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鹏表示蓝碳是指红树林、海草、滨海盐沼等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对于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同时也指出了湿地修复和动物种群遥感的重要性以及研究中心进行的一些其他工业、生态修复和动物种群遥感方面的研究。

 

 

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人和理事长韩寒从技术和宏观政策角度探讨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策略,同时还从微观角度探讨了渔业的转型和社区参与。她介绍了一个让渔民参与保护海洋的项目,通过展览、活动和科技手段让渔民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让他们参与到生态保护和产品转化中来,提高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海南林业科学院总工程师,森林资源研究所(林业碳汇研究中心)所长陈宗铸表示海南发展林业碳汇有自然优势,需要建立区域性的林业碳汇体系。他指出建立海南省区域性林业碳汇体系可以为海南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手段,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提供路径,拓宽生态修复资金来源渠道,改善海南省林业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栽培生态研究室副研究员孙瑞介绍了海南和云南两地橡胶林碳汇研究的进展和成果,指出橡胶林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她建议通过额外性方面突破,采取碳汇扶贫方法,为橡胶林生态补偿提供市场化机制,并需要政府和专家的协同发力,以及协调各主体参与投入。

 

 

在圆桌对话中,浙江大学教授,海洋工程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樊炜、SEE基金会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项目总监蒋泽银、海南斯兰低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高晟以及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秘书长,海南科吉绿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忠莲四人与分论坛主席乔峰一同围绕“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机制的创新”展开讨论交流。

 

樊炜分享了在海南蓝碳基地参与国际科学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旨在掌握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的话语权。他认为,海南有潜力成为海洋碳汇的重要区域,因为原始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海洋是空白。他指出海洋碳交易不仅可以增加商品成本,减少国家需求,还可以解决近海养殖密度过高的问题。

 

蒋泽银认为森林管理可以提升栖息地质量,荒漠化治理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有效的森林碳汇方法。在处理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的问题时,政府部门需要确保老百姓通过碳汇获得收益。他还指出VCS项目可与CCB结合,提供应对气候变化和生养多样性的功能。

 

周高晟介绍了海南斯兰主要从事碳减排开发和低碳领域研究,包括甲烷、生物质、林业碳汇等项目。他指出CCER市场重新开启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碳达峰之前,市场活跃度会变高,希望与各个专家进行合作,把碳汇做得更好,把方法学做下去。

 

姜忠莲表示随着VCS森林经营项目的实施,更多的森林碳汇将被评估,从而使其价值得到体现。他还分享了当前海南省高度重视碳汇交易,特别是要成为全国双碳总生,红树林的造林方法学已在碳普惠中实施,自然规划也在推动,包括部分REDD。

 

↑识别上方二维码观看大会直播回放↑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产品标题

剩余 0

购买数量
- +
确认删除?
忘记密码
微信登录

登录

请登录你的账号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立刻分享给好友

点击屏幕右上角将本页面分享给好友

知道了

授权获取定位

show